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抢抓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机遇,顺势推动我市外销瓷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十分感谢贵委充分发挥协商建言职能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这一份具有极其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提案。提案深入剖析我市外销瓷和民族特需用瓷现实困境,并研讨发展机遇,为推动我市外销瓷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经商市外办、市文旅局、国家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市国资委、市民宗局,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近年来推动外销瓷出口所做的努力
(一)持续释放会展经济引擎动能
在国内大型展会上,从2023年第134届秋季广交会开始,我市已连续四届延续“抱团出海”成功参展模式,将景德镇陶瓷企业集中连片布局,用“中国景德镇”大IP增强企业曝光度和影响力。四届广交会,我市参展企业数量累计达83家次,共申请到202个展位,企业数量和展位数连年增加,单届广交会意向成交额最高达近千万美元,参展行业从最初以陶瓷为主逐渐拓展至以陶瓷为主,机电、汽车、照明行业全方位参展的多元化格局,产业展示更加立体全面。五届消博会我市从未缺席,从2023年第三届消博会开始,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一省两馆”参展思路,连续三届特装搭建景德镇陶瓷精品馆,以陶瓷品牌为主题,显著提升了红叶、龙珠阁、昌南等景德镇陶瓷品牌影响力。在历届进博会上,我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交流”为主题,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扒花、拉坯等制瓷技艺及陶瓷精品展示,向世界各国展示和交流陶瓷文化,为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景德镇、了解陶瓷非遗技艺提供了有力机遇。
在境外展会上,自2023年开始,我市就高频组织企业抱团出海。2023年,精心组织56家陶瓷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马来西亚(吉隆坡)商品展,这是我市组织的参展规模最大、参展人员最多、参展政策最优的境外展会。2024年,第一次组织17家企业参加香港礼品及赠品展,深化了我市和香港的经济贸易往来;组织8家企业在米兰主办景德镇陶瓷走进意大利经贸交流活动,现场展出商品在展会期间几乎售罄。2025年,我市“今日中国非遗馆暨中国陶瓷馆”惊艳亮相第34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用"数字沉浸+实物展陈"的创新形式,系统展陈景德镇四大名瓷传承与创新;国瓷红叶携东方美学陶瓷精品亮相2025日本东京时尚家居用品展览会;景德镇陶瓷创业协会以协会品牌形式亮相2025香港礼品展,进一步落实景德镇与香港合作框架协议。景德镇陶瓷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精神动力正日益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二)持续深化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2022年1月我市获批设立中国(景德镇)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立集在线通关、免税申报、金融结算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并形成了以景德镇国际陶博城为核心园区,千墨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园区为重点的“一区一核多园全网”的战略布局。2024年我市又创新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9810由代理企业报关申报,被代理企业收汇退税新模式,在13个国家建立17个海外仓,今年1-5月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0.35亿元,去年全年跨境电商仅出口0.2亿元。自综试区成立以来,我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总计28.2亿元。
2022年9月获批景德镇陶瓷交易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为江西省唯一一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试点成立以来,打造监管端平台和企业端平台双平台发展模式,创新实施“归类申报、组货拼箱、简化通关”模式,小商户出口成本降低30%以上。目前通关试点累计报关出口2149票货物,累计出口金额达2.35亿美元,其中陶瓷出口2.05亿美元,注册商户、外贸公司、报关行等各类市场主体102家。
(三)不断推动“双区”联动战略合作落地落实
2024年12月25日,景德镇陶瓷国家传承创新试验区与厦门自贸片区于正式签订了“双区联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后,双区积极落实双区飞地项目建设,先后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海外发展基地及厦门自贸区文化出海服务中心(已入驻景德镇跨境贸易加速中心)开业启动,并举办双区联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全球化创新展,展出千余件艺术珍品,包括2025年春晚景德镇纪念碗、宋元青花瓷珍品及当代创新力作,向世界展现中国陶瓷的匠心传承与时代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景德镇陶瓷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文化出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抢抓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机遇是推动我市外销瓷产业发展又一致胜一步、关键一招。为此,我们将从以下方面靶向发力,持续用功。
一是强化企业服务保障。建立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服务机制,深入一线协调解决我市外销瓷企业具体困难,从商贸、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二是联合市民宗局、市外办、市文旅局、国家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等部门建立健全常态化赛事机制,定期举办外销瓷和民族用瓷有关赛事,进一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我市外销瓷和民族用瓷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202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