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商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关心支持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标准和要求,紧紧围绕国家试验区建设这一主线,以贸易兴市为抓手,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主抓招大引强,以“三稳一促”为重点,对标对表全年目标任务,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一、商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内资。2023年,全市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实际进资658.02亿元,同比增长4.52%,同比全省排名第7位。其中:入统亿元以上项目12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8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1个;申报优强项目24个;全年新签约项目269个,总投资970亿元。
(二)外资。2023年,全市新批企业数为24个,全省排名第8位,同比下降20%,全省排名第4位;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357万美元(去年8824万美元),全省排名第10位;同比下降61.96%,全省排名第10位。其中高技术产业进资1971万美元,全省排名第8位;高技术总额占我市利用外资总额的58.71%,全省排名第3位;同比增长下降58.71%,全省排名第10位。
(三)外贸。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30.46亿元,同比下降45.8%,同比全省排名第11位。其中,出口总值102.88亿元,同比下降39.2%,同比全省排名第10位;进口总值27.59亿元,同比下降61.4%,同比全省排名第11位。
(四)社消。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6亿元,同比增长5.8%,同比增长全省排名第10位;全市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入统企业160家,其中批发零售91家,住宿餐饮69家。
(五)网络零售额。2023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36.67亿元,全省排名第8位,同比增长9.31%,全省排名第10位。在主要第三方交易平台注册并产生交易的企业4686家,网店33483个。
二、工作亮点和主要成效
(一)工作亮点
1.“贸易兴市”战略举措顺利落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坚定文化立市、工业强市、贸易兴市“三手”同向发力不动摇的决策部署,我们立足搞好顶层设计,用半年时间进行调研,形成并印发了《景德镇市贸易兴市行动计划(2023—2026年)》,召开了全市贸易兴市千人推进大会。通过“强平台”“畅物流”“育主体”“促消费”四大行动28条措施,全面促进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全力开创贸易兴市工作新局面。
2.“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成绩显著。为圆满完成陶博城交易中心开业当天满铺经营,今年我们在全市原有59支招商小分队的基础上,又新组建了33支招商小分队和1家招商公司,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共招引来自13个国家20多个产瓷区595家企业和商户入驻交易中心。其中,产业带(地方馆)5家、陶瓷上市企业3家、国际知名品牌43家、国内日用瓷知名品牌企业100余家;产品囊括陶瓷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创、陈设艺术、酒店行业用瓷、陶瓷生产资料等;地区覆盖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山东、河北等。
3.外贸新业态建设发展蹄疾步稳。一是争取省级资金支持。就外贸新业态扶持资金,今年多次与省商务厅沟通对接,现已争取到跨境电商省级扶持资金600万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省级扶持资金300万元。二是建好外贸发展平台。建成了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以及“赣采通”企业端平台,实现了“一点接入、一站式服务、一平台汇总”目标。
4.开放平台能级持续跃升。今年瓷博会,以“瓷行天下、贸连全球”为主题,围绕“一条主线”、强化“七个功能”、用好“三个手段”,努力将瓷博会打造成带动陶瓷、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三大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省市两级共同努力,在原四家主办单位的基础上,我们又争取到文旅部、国家版权局、国家文物局等3个国家部委的政策及资源支持,共安排2项主体活动、13项专题活动和60多项配套活动。重点对瓷博会展览展陈进行全面优化升级,规模规格均创历史之最、业界之首。同时建成了国际陶瓷交易中心、国际研学游中心和物流中心,致力于把陶博城打造成全球体量最大、品类最全、政策最优、配套最完善、交易最便利的新型陶瓷专业交易市场、陶瓷贸易结算中心和陶瓷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
(二)主要成效
1.引优扶强精准发力。为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精准度,按照省政府《全省重点产业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梳理了47家重点招商对接企业。成立景德镇国际商会暨市会展行业协会,编制全市重点产业链“四图五清单”。先后举办“三请三回”、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客商恳谈会、苏州数字经济招商会等70余场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8个、总投资921亿元。全市拟计划申报优强项目24个。
2.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推进。出台了《加快推进中国(景德镇)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若干政策》,全年全市跨境电商线上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48家,完成跨境电商备案企业26家,平台上跨境电商B2B已放行和结关订单金额为954.26万美元。全市实现跨境电商B2B业务出口4.36亿元。
3.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顺利实施。出台了《加快推进景德镇陶瓷交易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发展若干政策(2023年)》,全年全市试点市场备案各类经营主体累计60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累计出口1169票,出口额超1亿美元(1.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9亿元);全市陶瓷外贸出口连续两年翻番,突破10亿元(10.3亿);两家企业建成俄罗斯、新加坡海外仓,实现零的突破。
4.抢订单、拓市场力度空前。积极组织我市陶瓷企业参加西洽会、东盟博览会、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进行展览展示,并在消博会、广交会、绿发会等平台搭建景德镇陶瓷特装展馆等。遴选组织56家陶瓷精品企业赴马来西亚参加陶瓷展会,企业获得省、市两级补贴金额近400万元。这也是我市迄今为止办展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政策扶持力度最优的境外展会;第134届广交会累计接到来自于东南亚、中东等国外市场订单约5000余万元。
5.商贸消费加快复苏。重点打造昌南里休闲时尚街区、古窑陶瓷文创街区、三闾庙明清文化街区、镇生活都市消费街区、锦绣昌南体验消费街区“五大”特色街区。同时建成宝龙商贸综合体等核心商圈,结束了我市西市区没有大型商贸综合体的历史。抢抓假日节庆消费黄金期,整合各级财政资金3000万元,开展春节商贸消费促进月、“五一”商贸文旅消费节、“逛景赶集”金秋消费节等商贸消费活动100余场。开展“景德镇菜”品牌活动,发布“景德镇菜”名品,打造餐饮文化“名片”。
6.陶瓷电商工作有序开展。培育了陶溪川直播基地和景德镇昌南云谷电子商务园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23-2024年度),望龙陶瓷列入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浮梁县天祥茶号有限公司“天祥号”品牌和景德镇逸品天合陶瓷有限公司“昌南”品牌列入中华老字号推荐名单。望龙陶瓷列入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7.第20届瓷博会成效显著。五天展会期间,线下观展总计48.19万人次;线上线下实现贸易交易额135.26亿元,同比增长12.7%;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60余项,带动文旅商贸消费突破51.3亿元,同比增长60.3%;瓷博会相关报道达96万余篇,传播涵盖26个语种,覆盖38个国家。其中:2023瓷博会产业招商(招才引智)推介会暨景商合作大会共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105.99亿元;2023中国(景德镇)陶瓷跨国采购对接会累计达成意向金额6676万美元,实际成交1329万美元;2023“瓷甄——现当代陶瓷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总成交额1917.5万元,成交率达92%,成交率创历届瓷博会拍卖会新高;举办了各类电商推介会9场次,瓷博会期间直播电商平台总计67个直播账号,GMV达1714.86万元,订单量54352单,直播间曝光量1.8亿次。
8.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是组织开展政策宣讲。联合海关、税务、外管等高频次举办外经贸发展、口岸“三同”、外贸新业态、RCEP等惠企政策宣讲10余次。及时兑现各类外经贸支持政策资金共计近60万元,受惠企业达60余家。二是全力推广“景德镇一码投”小程序。4月份完善对外发布,5月份在全市各大星级酒店密集布置宣传点,来往客商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获得最全的景市招商资讯和投资指南。三是全面推进“4+2”改革工作。其中市县同权、无感办理服务、“四个一”现场勘验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已完成,一网通办和审管执信服两项工作正在筹备当中。梳理出8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审批“超时默许制”,其中3个事项在今年由于权力取消和权力划转原因没有审批权限,现行有效可执行5个依申请服务事项实行“超时默许制”。推出4项“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在前期探索实践的第一批“首违轻微不罚”《清单》的基础上,再次梳理制定了第二批《清单》。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形势压力增大。从国际看,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使产业链供应链遭遇严重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壁垒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同时,欧美等国纷纷推进“再工业化”,持续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先进制造业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引进发达国家制造业更加困难。从国内看,当前,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部分企业投资趋于谨慎,意愿有所减退,大项目、好项目更为稀缺,全国各省、省内各市都在比拼、在追赶,拼抢变得更为激烈,内卷更为严重,招商引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二)政策落地见效不足。一方面,政策红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比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政策,由于我们认识晚、起步晚,一定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政策制定初期的先机,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另一方面,结合景德镇特色优势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方面还不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也比较少,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比如陶瓷作为我市的优势产业,本应在经贸交流中占据较大权重,但体现在数据上,就极不匹配,陶瓷出口仅占外贸出口的3%左右,陶瓷类企业数占全市限上商贸企业总数仅为5%左右。
(三)外资进资形势严峻。一是受当前大环境影响,大多数外资企业对外投资扩张的意愿收缩。在谈项目迟迟谈不下来、在建项目进资速度放缓、已投产企业增资扩股意愿下降,导致我市外资进资匮乏。如景德镇饭店、江西好奇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项目。二是外资项目储备不足。12月份单月全市新批外资企业数仅有5个,1-12月份,全市新批外资企业数也只有25个,同比下降16.67%。从中看出我市全年没有充足的外资企业和项目来填充利用外资亟待需要进资的源泉。三是外资来源地单一。目前,港、台地区仍是我市利用外资主要来源地,全市新批的外资企业投资方中全部来自港台,往年北美、东亚等发达国家投资的项目也屈指可数。
(四)稳外贸基本盘压力空前。一是全年外贸进出口持续下滑。对比2022年全年完成244亿元进出口的总值,结合当前完成数119.25亿元,要想继续延续去年规模,几无可能。二是重点骨干企业以晴进出口运行持续低迷。其占比全市总量高达60%,主要是受国际需求放缓和产业链受阻等因素影响较大。三是我市传统外贸企业出口态势疲软。在对美、欧盟、东盟等出口上,其下降平均值达到50%以上,且连续3个月降幅扩大,尤其以炭黑、机电等产品出口降幅明显。加之,长期在我市汽车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昌河汽车由于处于转型改革期,已全部暂停了所有出口业务。
(五)促消费升级喜忧参半。一是限上社零总额及增速优于全省,但全社会社零增速却在全省靠后。出现了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全社会消费品总额及增速倒挂现象。分析原因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省统计局最后要对各地的上报数据进行修正,而这块的沟通将直接影响指标排名,从实际排名来看,我市这方面工作可能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市场消费场景旺盛,但大宗商品消费不振。今年以来,我市的旅游、住宿、餐饮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暖,但在大宗商品方面,消费需求仍然不及预期。三是县区数据上报较高,但省厅反馈质量不高。每月月报经常存在数据波动较大、极值问题以及行业划分混淆等问题,每月频繁有国家标记查询,国家查询率达近30%,部分被查询企业提供的佐证材料不充分,被国家打回标记“存疑”,影响省局对我市数据认可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上报数据的压力激增。
四、2024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2024年,商务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两级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贸易兴市、扩大内需和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三大战略”,综合施策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保稳提质推动外贸发展,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和商贸消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景德镇新篇章贡献商务力量。
(二)目标任务
利用外资和省外项目资金保持稳定,其余指标按照《景德镇市贸易兴市行动计划(2023—2026年)》预期目标执行。
(三)重点工作和具体举措
第一,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始终保持大招商、招大商的意识,发起新攻势、再掀新热潮,以源源不断的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一是方向再聚焦。根据印发的《全省重点产业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要求,围绕我市“3+1+X”重点主导产业,梳理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对接项目清单,实行任务目标化、目标清单化、清单具体化,聚力招精引新、招链引群、招大引强。重点集聚壮筋骨、增优势的10亿级、20亿级项目,争取全年分类别引进优强项目能突破30个,百亿以上项目2个,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壮大产业集群。二是渠道再拓宽。注重整合力量招商。充分发挥我市驻外办事处和景商联合总会力量,借助行业商(协)会中介作用、在外乡贤桥梁作用,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产业互动的招商力量一张网,重点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注重平台招商,借助部、省、市三级平台资源,联动举办好专题产业招商推介活动。特别是在我市举办的航空产业大会和瓷博会期间办好招商推介会,同时深度参与世界赣商大会、绿博会、VR大会等省级、国家级重大投资促进活动,达到精准对接产业项目,补足产业链缺项。注重基金招商,放大基金杠杆作用,充实基金盘子,提高运作水平,切实提升对好项目、好团队的吸引力。三是项目再推进。邀请省领导、市领导走访会见重点企业和重点客商,高位推动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高标准开好每季度全市重点产业招商工作调度会,分部门建立重点项目攻坚台账,借助省重点项目建设协调会和市级力量,破解制约项目建设和要素保障难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第二,推动利用外资逆势扭转。一是补齐外资引进短板。结合我市实际,尤其是我市的文旅资源、商贸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强,在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招大引强的基础上,加强文旅、商贸、物流、农业等领域项目的引进。二是争取引进外资大项目。利用央国企、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大部分在境外的优势,加强与他们的招商对接;积极对接跨国公司在境内设立的总部机构,深入了解境外跨国公司投资动态,巩固拓展港澳台招商,如抓住跨国公司(上海)合作交流会、省厅下发的对接外资企业清单逐一梳理,加强对接联系,力争在外资项目招大引强上实现突破。三是持续开展“访外企、送服务、促增资”活动。通过境内走访与境外联系相结合,增资服务与增进感情相结合,增资发展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利用重点外资项目专班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推动已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实现新设投资与并购增资双轮驱动。
第三,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是继续高质量实施RCEP。充分抓住疫情之后境外“千企百展”工程的实施,组织和支持全市外贸企业赴欧美、“一带一路”及阿拉伯国家等国别市场参加境外专业展会,以及进博会、广交会等国内重点展会,帮助企业境内外多渠道抓订单、拓市场。二是继续高标准发展外贸新业态。继续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依托陶博城陶瓷交易市场,发展陶瓷产业+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新业态融合模式,提供一站式无票合规出口业务。加大在全省宣传推广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政策,完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资源要素配置,引进培育优质外贸新业态企业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政策引导、政务代办到业务培训孵化及履约端服务模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持续做大出口规模。三是继续加大惠企帮扶力度。发挥外贸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作用,重点支持如以晴等生产型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稳住外贸基本盘。开展引导服务工作,推动“景货景出”“优进优出”,对外贸企业稳存量和“两转”继续给予融资担保。鼓励各县(市、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招引培育高成长性、高贡献度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加工贸易等生产型外贸企业。
第四,推动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以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为统领,继续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一是做旺消费活动。按照“无节造节、有节造市”要求,组织开展相约春天消费季、盛夏醉美瓷都夜、金秋消费促进季、岁末年初促消费、特色乡镇庙会等促销活动。重点是围绕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持续开展“大宗商品消费季”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汽车(新能源车)展览展销和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消费促进活动。二是提振餐饮消费。持续实施打造赣菜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打造做优“景德镇菜”品牌活动,加强“景德镇菜”宣传推广。积极组织参加中国米粉节和赣菜美食文化节,促进餐饮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三是壮大新型消费。组织实施电商“十百千万”行动,开展“赣品网上行”、数字生活消费季等线上线下消费活动50场次以上,推动更多景德镇本土商品销往全国和世界各地。加大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培育力度,力争培育一批数字消费新场景,打造数字商务平台及电商示范基地5家以上。
第五,打造会展名城。实施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政府搭台、市场主办”的原则,吸取和总结第20届瓷博会的经验和教训,办好第21届瓷博会。让瓷博会站到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去发展,争取申请为国家级重点展会。思路是打进“广交会”,携手“进博会”,重点在常态化办展、国际化提升影响力、专业化上向会展经济转变及市场化上推动瓷博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力求在展示推广、文化交流、贸易实效上实现层级质的提升,助推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把景德镇市打造成为国家文化交流客厅、国际文化交流名城,奋力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