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商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市商务局紧紧围绕国家试验区建设这一主线,聚焦产业发展,主抓招大引强,以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等为重点,狠抓全年目标任务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外资:1-10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1598万美元,同比增长31.5%;现汇进资5349万美元,同比增长1496.72%,;现汇率46.12%,三项指标同比增幅居全省排名第1。预计1-11月份,实际利用外资可完成17314万美元。各项指标同比增幅力争全省第1。
内资:1-10月份,利用省外资金实际进资382.97亿元,排名四小市第3,实际进资同比增幅8.56%,排名四小市第2。预计1-11月份,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实际进资426亿元,实际进资增幅8%。全年预计,实际进资居四小市第3,增幅四小市第2。
外贸:1-10月份,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67.3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进口累计完成0.7亿元,同比增长10%;出口累计完成66.66亿元,同比增长24%。出口增幅排名居全省第6位。预计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可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进口预计完成1亿元,同比增长28.2%;出口预计完成79亿元,同比增长20.3%。排名不好预计。
社消(每季度更新):1-9月份,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13亿元,排名全省第8,居四小市第1;同比增长22.4%,居四小市第4。预计全年,总额位居四小市第1;增速在15%左右,四小市第3。
网络零售额:1-10月份,完成网络零售额95.64亿元,居四小市第1;同比增幅33.28%,居四小市第3。预计1-11月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可突破100亿元。全市在主要第三方交易平台注册并产生交易的企业3400家,网店30739家。
(二)工作完成情况及成效
1.招大引强突飞猛进。截至目前,我市“5020”已签约落户项目33个,投资总额948亿元;从项目进展来看,注册率达90.91%,开工率78.79%,已有2个项目投产,成果在全省走在前列。外资项目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1家。
2.开放平台建设进展顺利。8月26日,我市顺利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我市作为江西唯一候选地市上报商务部;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我市排在省设区市第一位上报商务部。
3.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2021年7月,我市被商务部认定为精细化工类国家级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8月,我市被省商务厅认定为茶叶类省级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基地。
4.2021第18届瓷博会成功举办。展会期间,实现总交易额91.45亿元,同比增长53.82%。其中:线上交易额79.3亿元,同比增长53.5%;线下交易额12.15亿元,同比增长55.76%。线下观展达50.68万人次。成功签约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总额达466亿,同比增长130%。同时,带动文旅商贸消费28亿元,同比增长57.2%。其中: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共有202件拍品参与拍卖,总成交131件,成交率64.85%,成交额创历届瓷博会拍卖会新高。
5.罗家机场进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经过多次汇报对接,中国民航局已明确支持罗家机场迁建列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争取“十四五”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
虽然上半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商务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横向配合联动、纵向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没有完全构建。工作亮点和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商务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规模在全省仍属落后梯队。二是重大项目完成情况与年初制定目标尚有较大差距。“5020”项目仅完成14个,离年初制定21个目标任务还欠7个项目。且一些项目进展比较缓慢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改观,如已经注册一年的项目还未开工、去年已签约的项目至今未注册、大部分项目的进资率偏低,仅达到申报门槛标准;亿元以上仅项目完成81个,离年初制定150个目标任务还欠69个项目;5亿元以上项目仅完成17个,离年初制定48个目标任务还欠31个项目。三是受全球疫情、国际经济形势、原材料和国际物流费用等“两高”等影响,稳外贸任务形势严峻。四是缺乏新的消费热点,传统商贸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三、2022年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高标准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工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以促开放、稳外贸、强外资、拓市场、扩流通、促消费为重点,着力构建商务领域大循环、双循环新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商务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
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聚力一个目标:全市商务各主要经济指标在总量有所突破,在增幅上全面甩掉垫底的窘境,力争进入全省中游水平,在四小市位列前位。依托两个抓手:促进景德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建设和高质量办好永不落幕的瓷博会。落实三个开放平台: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集中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点平台项目落户景德镇。建设四个体系:构建对外开放体系、联动协作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及新型消费体系。紧扣五大重点:扩内需促消费、构建高水平流通网络、提升商贸服务品质、壮大赣菜美食产业、提升外资利用和经济合作水平。
(一)全力以赴招大引强。聚焦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优势产业,实施“三个千亿”工程,紧盯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度高的头部企业,运用产业链招商小分队、飞地经济等招商手段,加快和精准引进延链强链壮链补链的重大项目。同时重点利用“瓷博会”“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和世界赣商大会等平台,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开展招商推介,力争在招引“5020”项目和各项商务经济指标在全省争先进位和平台招商上实现重大突破。
(二)加快促进景德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建立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和重点项目库,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健全统计制度等相关工作。紧前培育陶溪川、景陶集团等具有竞争力的陶瓷文化企业和出口品牌,加速建成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三)创新办好2022第19届瓷博会。瓷博会作为目前我市承办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展会品牌,我们将全面总结第18届瓷博会的经验教训,围绕打造“全天不下线、全年不落幕”的瓷博会目标定位,坚持向市场化迈进、坚持与多业态融合、坚持用新方式呈现的思维,出彩出新出众出色办好第19届瓷博会,引领陶瓷文化产业的提升与发展。把景德镇正在打造成为世界陶瓷会展名城,使景德镇成为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讲述江西故事的平台、传播中国声音的窗口。
(四)大力夯实平台拓展外贸市场。围绕试验区建设积极协调争取“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集中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城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国家支持的重点平台项目尽快落户景德镇,夯实外贸基础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先试先行开展跨境电商9710、9810通关业务。依托市政府驻京、驻沪、驻深办事处,设立景德镇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招商联络处,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长效机制,促进加工贸易总量做大。发挥外经贸专项资金导向作用,支持黑猫集团、北汽昌河集团、宏柏新材料有限公司、世龙实业有限公司、宏祥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特色。
(五)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促进消费。指导商贸流通企业推进商品结构升级,加大高品质商品供应,推动传统消费升级。围绕文旅、健康、养老、育幼、教育等消费热点,开展主题营销、品牌展销等活动,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开展节假日商超促销和名优产品系列促销活动,切实刺激和拉动城乡消费,落实限上商贸企业奖励补贴政策,稳定商贸企业发展信心。同时,加大项目扶持,重点打造陶溪川夜间经济示范点,力争创建省级夜间经济示范聚集区。引进新零售、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消费新业态。支持建设名优产品专卖店、示范店,促进商贸与多元消费融合发展。
(六)用心打造赣菜美食产业。做大做强景德镇美食公共品牌,实施赣菜品牌创新发展行动。2022年建设3个省级赣菜品牌示范店、3个省级赣菜品牌店。加大“九集小镇”美食网上营销,持续开展赣菜美食“走出去”活动,提升赣菜美食品牌影响力。举办“金葵花杯”景德镇第一届美食大赛。丰富国际瓷都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活力。通过美食、美器深度融合,评选出最具景德镇特色的小吃、美食及文化餐厅,助推我市餐饮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拉动市民积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