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市商务局始终把大抓落实作为开展商务工作的主要方式、主要路径,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和景德镇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商务厅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工作任务和短板弱项,找准发力点,挖掘增长点,打造新亮点,构筑支撑点。持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力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抓招商,切实以高质量落实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内资。全市利用省外资金712.22亿元,同比增长8.4%,同比增速排名第6,在四小地市中排名第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5个。1-12月全市新签约项目280个,投资额498.12亿元,上报优强项目18个。
(二)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382万美元,全省排名第9位,同比-29.04%,全省排名第3位。
(三)外贸。全市外贸进出口额为72.35亿元,同比下降44.5%(全省排名第10)。其中,完成出口额70.08亿元,同比下降31.9%(全省排名第7);完成进口额2.26亿元,同比下降91.8%(全省排名第11)。
(四)社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2.9亿元,同比增长4.4%,同比全省排名第9位,四小地市排名第4;限额以上商贸流通入统企业新增122家。其中批发零售65家,住宿餐饮57家。
二、特色亮点
(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一是深耕招商,全力挖掘发展潜力。除“三请三回”“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等例行招商活动外,今年通过与海尔集团合作交流,共同发起举办了“向千年文明致敬”高端品牌大会,邀请了SKP、小红书、京东等80家知名上市企业参会并确定今后每年定期举办。连续三年在瓷博会期间举办重点产业招商大会,今年又首次与长三角赣商联盟合作召开年度大会,邀请了260位海内外优秀赣商和知名企业家参加。全年我市在省、市级重大招商活动上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个。今年我市赣商投资项目金额突破100亿元。二是主动对接,积极融入湾区建设。成功举办景德镇(香港)商贸文旅招商推介会。邀请了三类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及商贸文旅业的200多位企业家及嘉宾出席。三是善用资源,深度激活区域合作。今年我们联合其他部门和国有平台,积极与多方达成签约合作,包括上海长三角科投会、上海市嘉定区政府、上海中心大厦、松江区文旅局、广东省外贸开发有限公司以及香港贸发局等。特别是格力集团将专门组建投资团队,助力景德镇打造陶瓷上市公司。
(二)陶瓷出海全面布局
一是走出国门拓市场抢订单。组织10余家知名陶瓷品牌企业和代表,开展“景德镇陶瓷走进意大利”经贸洽谈会活动。展出的80%展品都在活动中外销,并带回大量订单。且与欧中商会、意大利意中交流协会和意大利江西总商会等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未来跨国陶瓷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范本。二是全面布局出海渠道。支持千墨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助力其在欧美、澳新、东盟等13个国家布局了17个陶瓷海外仓。与Temu(特姆),shein(希音)等海外电商龙头企业深入合作开展9810出口新模式。基本形成了为国内陶瓷生产企业解决产品出海、海外销售、资金回笼等一系列难题的供应链生态服务平台。三是精心打造出海品牌。秉持打造国际高端陶瓷品牌的战略目标,从众多品牌中精心遴选出具有深厚底蕴与独特价值的国瓷代表“红叶”品牌、作为新中国出口瓷典范“龙珠阁”品牌以及瓷器类唯一中华老字号“昌南”品牌在英国伦敦“景德镇制”陶瓷区域品牌发布会上展览展示。并在今年第21届瓷博会上,连同线上线下33家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向全球推广,实现了中国陶瓷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的重大跨越。
(三)消费升级多维推动
一是瓷博会消费亮点频现。今年瓷博会成功实现了向市场化转型,五天展会期间,陶瓷零售成交额达2.55亿元,成交订单22.5亿元,意向成交额近65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二是消费品以旧换新扎实开展。积极搭建并运行汽车报废换新、汽车置换更新、家电换新、家装厨卫“焕新”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这5个“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截至12月31日,各项政策申领补贴总计已超1.4亿元,成功带动消费超8亿元,直接惠及消费者超万人。三是用餐饮助推消费。景德镇记忆街区和陶阳里街区分获“省级高品质美食和夜间经济街区”。“昌南”“天祥号”获评“中华老字号”。发布《“景德镇菜”菜谱》,开展名菜、名店、名小吃认定。大力引进知名餐饮品牌,如小锅小灶、和府捞面、加餐海鲜自助等,以舌尖带动脚尖,用餐饮助推消费。
三、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内资
一是形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我们在大力发展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等工业基础上,注重协同发展商贸、文旅、城建、农林水等重点领域招商,加快形成了五业齐抓,多业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构建了一体化招商大格局。按照“管行业必须管招商”的原则,组建成立7支重点产业招商小分队,构建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挂点,市直有关部门参与,各县区提供属地承接的一体化招商大格局。三是开展了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围绕“1269”重点产业链,结合我市“3+1+X”主导产业,瞄准链主企业,梳理产业链“卡堵缺”,做足“延补强”工作,全市建立链主企业清单108家,持续对接有进展的有80多家。四是签约了深圳文化交易所。与国家级交易平台深圳文交所正式签约并组建了深圳文交所景德镇陶瓷交易运营中心。在瓷博会开幕式上发布“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第一次让陶瓷融合了金融与数字科技,有望在未来3-5年形成百亿级交易平台及千亿级产业集群。五是引入了社会资本和市场化运作。今年,通过基金出资2亿元,带动企业投资70亿元。精准对接省国控、省金控、蜂巢资金、上海浦科、钧石创投、国创中鼎等20多家金融投融资平台,通过基金招商引进一批产业链项目。
(二)外资
一是深入企业帮扶。结合“访外企、送服务、促增资”活动,上门为企业送政策,解决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了隆政食品、江维高科、清和陶瓷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实现进资336万美元。二是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专项行动。梳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性公司名录》,下发了《关于持续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的通知》,目前省厅认定我市走进跨国公司总部9家有效。
(三)外贸
一是会展经济成效突出。组织20家企业参加第四届消博会,并在全球特色消费品馆设置了景德镇品牌陶瓷专馆;组织17家企业参加2024香港礼品及赠品展,并给予企业展位费80%、人员费70%、展品运输费5000元的补贴;组织15家陶瓷企业参加第135届广交会,帮助企业申请到展位数42个,更加突出了景德镇特色。二是出口降幅持续收窄。虽然外贸进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但出口数据显示,二季度比一季度收窄13.4个百分点,三季度比二季度收窄7.8个百分点。四季度会持续触底回升。三是出口结构持续优化。1-11月生产型企业出口占比超80%,出口韧性持续增强,抗外部冲击能力不断提高。
(四)消费
从各品类具体数据来看,汽车以旧换新方面,申请数量达1323份,共发放补贴2250万元,带动消费1.2亿元,报废汽车数量达8859辆,与去年相比实现翻倍增长;汽车置换更新申请 2437份,发放补贴1600万元,带动消费1.6亿元;家电换新带动购买43624件,发放补贴2021万元,带动消费1.1亿元;家装厨卫“焕新”核销金额达5353万元,带动消费2.7亿元。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政策实施对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内资发展预警。一是签约项目体量较小。1-10月份,新签约项目238个,30%为亿元以下项目,没有超过20亿元的项目,其中新签约航空产业项目14个,超过60%的项目是1亿元及以下的项目。如不加快招引规模,明年指标压力将非常大。二是产业向内收缩。受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影响,原本有产业溢出效应的发达地区对产业转移趋于敏感,投资者增资扩张意愿降低。从全省看,内资招商可谓遭遇寒冬,今年内资总量首次出现地市负增长。
(二)外资深度承压。一是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我市外资招引项目难,加之在谈、签约项目落地慢等因素,我市现有项目储备已难以满足每月实际进资需求。二是县区招引发展不平衡。有两个县区即浮梁和珠山,在吸引外资方面进展极为艰难,截至目前,实际进资仍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外贸形势严峻。一是进出口长期处于负增长窘境。今年以来,我市凯乐美生物、富祥药业、宏柏新材料等重点龙头企业均面临外贸需求走弱、订单不足、价格下降等困难,特别是中科泛半导体今年1-10月份进出口仅6.3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55.72亿元,同比下降88.66%,直接影响我市外贸整体格局,导致外贸运行一直处于负增长且短期内难以由负转正。二是陶瓷出口不达预期。1-11月份,陶瓷出口完成3.6亿元,距离全年陶瓷出口20亿元目标相差较大。
(四)社消现状堪忧。一是社零总额同比增速逐季下滑。从数据看,今年一、二、三季度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4.9%、4.7%、4.3%,显示消费活力减弱、负面因素积累。二是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逐季增大。虽同比增速全省排名一直处于第9位,但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从一季度高于0.1个百分点,到二季度低于0.2个百分点,再到三季度低于0.8个百分点,显示我市消费增长面临较大挑战。三是消费品以旧换新动能有限。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消费者对以旧换新政策存在信任顾虑,担心遭遇信息泄露、价格欺诈等问题,加之市场上存在大量非正规回收渠道,扰乱了以旧换新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
五、2025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一)工作思路
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坚持新发展理念,对外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粤港澳等建设;对内聚焦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全面推动商务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目标任务
利用省外项目资金力争招引优强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左右;外贸出口总额促稳提质。
(三)重点工作及具体举措
1.招商引资:紧握政策脉搏,构筑产业集聚新高地
随着国家东部产业转移政策与“省招商引资20条”新政的实施,我们将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等经济活跃区域,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积极布局主题经贸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除主动参与经贸活动外,将全力推动与深圳文交所共建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交易平台”稳健运营,借助其金融与市场优势,构建陶瓷艺术产业生态,拓展陶瓷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在长三角,重点与G60科创走廊深化合作,借其创新资源与产业协同模式,推动我市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挖掘产业升级的深度增长点。在海西经济区,携手厦门自贸区,推进“双区联动”与“双向飞地”模式,即在厦门搭建陶瓷文化海外传播桥头堡,在景德镇打造自贸区出海服务前沿阵地,挖掘文化与贸易协同发展的潜力增长点。通过紧密的区域合作,力争全年引入20个优强项目,打造产业集聚新标杆,为经济增长筑牢项目基石。
2.外贸:深化内外贸融合,拓展海外市场新版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我们将深入推进陶瓷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作为外贸工作的着力点,致力于为陶瓷产业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在品牌塑造方面,进一步提升红叶、龙珠阁、昌南等陶瓷品牌的文化底蕴,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国际审美趋势,对标国际顶尖品牌,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陶瓷品牌。在渠道拓展上,充分利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9810”陶瓷海外仓出口模式及与厦门自贸区“双区联动”的政策优势,构建海陆空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的多元化国际销售网络。在物流优化领域,与国际物流巨头开展合作,运用数字化技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通过系列举措,未来精心培育1-2个国际知名陶瓷品牌,打造外贸增长新引擎,提升景德镇陶瓷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与话语权。
3.商贸消费:聚焦品质升级,激活消费市场新引擎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成为商贸消费工作的核心发力方向。为此,我们将全面优化陶阳里夜经济街区、景德镇记忆美食街区等消费场景,完善昌南里世界陶瓷潮玩小镇功能,提升陶博城贸易集散效能,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高端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地标。同时,大力培育演艺消费、家政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以文创赋能演艺消费,以标准化服务提升家政消费,以数字化技术引领数字消费,充分释放消费市场的潜在活力。此外,将积极引入1个大型商贸综合体,丰富消费供给层次;持续推广“景德镇菜”品牌,推动地方美食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多维度创新举措,打造消费场景与业态创新的示范样本,构筑消费增长的稳固市场支撑。
4.会展经济:深挖品牌内涵,塑造城市发展新名片
瓷博会作为我市会展经济的核心品牌,承载着城市文化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深度挖掘瓷博会的内涵与外延,提升其国际化、高端化、市场化、创新化、实效化水平,是会展经济工作的关键着力点。为此,我们将以瓷博会为引领,精心打造浮梁买茶节、乐平戏剧节等特色会展品牌。针对各会展活动,精准定位主题,整合各方资源,融入科技、文化、艺术等多元元素,提升活动的品质与影响力。构建起“一区一展、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会展活动矩阵。以会展为纽带,促进产业交流合作,传播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为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崭新名片。